咖啡界最常見的品種是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然而還有賴比瑞亞種的咖啡常被大眾遺忘,且這個品種通常被精品咖啡界認知為「具有苦味、金屬與木質味」的咖啡,更使它不被重視。
而近期,有幾位馬拉西亞與德國專業人士組成的一個團隊質疑這個說法,他們認為在適當情況下,這個品種是否值得從感官角度探索?這個品種是否在風味品質上有潛力足以討大眾喜愛、甚至成為主流品種的替代品?
根據這些研究人員與咖啡專家所述,這是有可能的。
前陣子有第一個專門為了賴比瑞亞辦的咖啡節,位於馬來西亞婆羅洲西北端的古晉市舉行。這並不是只是滿足好奇心所舉辦的活動,而是由Earthlings咖啡研討會主辦的婆羅洲咖啡研討會,主題包括品種探討、杯測甚至烘豆比賽等。
延伸閱讀:阿拉比卡vs精品...羅布斯塔?
在此之前,作者從未品嘗過賴比瑞亞的咖啡,所以持保留態度來嘗試這個品種。然而在杯測桌上跟旁邊的藝妓和波旁並列喝了幾隻樣本後,作者認為這個品種具獨特性,其風味結合了一般咖啡的味道,如黑巧克力和檸檬,以及令人困惑的味道,如香腸和菠蘿蜜。
主持這場杯測會的德國咖啡顧問Steffen Schwarz博士表示,這場杯測是以甜度的順序來排序,從羅布斯塔開始,一直到阿拉比卡,最後以賴比瑞亞結束。
是的,你沒看錯,根據這些科學家所述,賴比瑞亞實際上比阿拉比卡的甜度更高。而在作者實際杯測了所有咖啡後,也開始信服這樣的說法。
延伸閱讀:為什麼有些咖啡比較甜?
被遺忘的品種
世界上多數的咖啡交易都以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為主,賴比瑞亞在當中只占不到1%的比例,因為這個品種只有少數亞洲與非洲國家以商業豆用途來栽種。
賴比瑞亞被認為連羅布斯塔都不如,因此從未被精品咖啡界所關注。另一個問題是,賴比瑞亞的咖啡樹比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高得多,一棵樹可長到15公尺,因此栽培與採收都需要更多勞力才能應對。
然而Schwarz博士相信這個品種被不公平的忽視。
Schwarz在活動中向作者表示:「我一直對咖啡界談論品種的方式持懷疑態度,這麼多沒有科學基礎的二手資訊...當我24年前開始從事咖啡行業時,儘管賴比瑞亞它是第三大物種,但幾乎沒有關於它的知識,而這也讓我非常好奇。」
延伸閱讀:綜觀咖啡品種
獨特的根部系統
Schwarz提到賴比瑞亞第一個引起他注意的就是它的根,它的根比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更大,根系也可以更廣泛的延伸。
「雖然人們都認為羅布斯塔很強大,但實際上它的根系很淺,使它容易受到乾旱、低溫和根部疾病的影響,另一方面,賴比瑞亞扎的根比其他咖啡樹都深,幾乎可以在任何土壤中種植,甚至是泥炭和黏土。因此當人們說羅布斯塔是最能夠應對氣候變化的品種時,他們就錯了,因為賴比瑞亞更強壯。」
即使Shwarz有了這些知識,仍花了一段時間才意識到這品種的風味潛力可能與基因組成一樣有發展性。Shwarz為咖啡生豆奔走,參觀世界各地的農場時,也遇到了許多賴比瑞亞種的樹。
然而,通常每個農場只會少量種植,可能農民常常連它是賴比瑞亞種都不知道,而是以當地名稱來稱呼。Schwarz博士發現賴比瑞亞被用來引誘咖啡漿果蟲和其他害蟲遠離阿拉比卡咖啡,就像一個天然的費洛蒙圈套。當下Schwarz博士開始對其風味的潛力感興趣。
他表示:「昆蟲並不在乎杯測分數,他們只在意香氣和甜味,所以看到這現象我意識到它可能有值得探討之處。」
延伸閱讀:教你辨識常見的六大咖啡品種
垃圾變黃金
賴比瑞亞樹已在馬來西亞婆羅的半野生環境種植多年,古老的文獻指出,1892年斯里蘭卡的葉銹病造成當地咖啡嚴重消損,而英國殖民者在此時尋找肥沃的土地種植咖啡而找到婆羅。但那裡的咖啡最終被捨棄,而改種茶葉、胡椒和橡膠等更有利可圖的作物,只剩下少量的賴比瑞亞樹。
研討會的發起人Rave Sun Kwok表示:「當我們開始關注精品咖啡時,我們告訴當地農民砍掉他們栽種的賴比瑞亞樹、並嘗試改種阿拉比卡咖啡,我們一直在與不同的精品咖啡協會進行大量培訓,這些所謂的專家告訴我們,賴比瑞亞令人作嘔,嘗起來像橡膠一樣。」
在曼谷參加課程時,Rave Sun Kwok和他的生意夥伴Kenny博士會見了Schwarz,談話很快轉向了這個被遺忘的咖啡品種。
Rave回憶道:「當時Schwarz叫我們立刻撥電話給婆羅洲的咖啡農,並請他們停止砍伐賴比瑞亞的樹。」
馬來西亞的兩位咖啡專業人士回家後,聚集了一些半野生的賴比瑞亞。然而,這些咖啡不是用傳統如阿拉比卡和和羅布斯塔的處理和烘焙方式,而是用Schwarz提出的新方法:這些方法考量了賴比瑞亞的高含糖量,應用在發酵和烘焙中。
Rave說:「令我們驚訝的是豆子非常好,很甜且果味濃郁,不像衣索比亞咖啡或藝妓這樣的風味,卻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它表現的風味是異國情調的亞洲水果,如菠蘿蜜、當地的芒果和香蕉,甚至是榴蓮。」
2018年,來自婆羅洲的精品賴比瑞亞首次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咖啡峰會上亮相,並獲得了咖啡生豆品質獎。
延伸閱讀:關於咖啡原生種的迷斯
弱勢產國的弱勢品種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泰國、緬甸、寮國、越南和中國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咖啡生產,一直是驅動經濟的重要因素,生產和出口的收入普遍增加。
作者在婆羅洲跟咖啡從業人員交談後意識到,由於全球市場充滿了阿拉比卡咖啡,賴比瑞亞可能會提供一個可行的差異化機會。
Rave說:「賴比瑞亞是咖啡品種的弱勢,馬來西亞也是在出產咖啡上的弱勢產國,所以它就成為我們第一次婆羅洲咖啡研討會的主題。」
Schwarz認為在靠近赤道地區的賴比瑞亞(如婆羅洲)有著令人興奮的未來。它不需要阿拉比卡咖啡那樣較高的種植海拔,它也幾乎可以在任何土壤中繁殖。
但這個世代還需要第三個品種嗎?Schwarz對此提出幾個需要這個品種的原因,一方面大家都喜歡甜的咖啡,不論是配方豆、冷萃、牛奶咖啡或其他調和飲料。
而作者表示喝過最棒的卡布奇諾是由賴比瑞亞萃出的濃縮做成的,就像是進入咖啡口味的新紀元。
然而,當談到咖啡樹本身的未來時,也存在一些有希望的情況。例如,阿拉比卡咖啡可以嫁接到賴比瑞亞的根上,有機會創造更強大和更美味的咖啡。雜交的潛力很大,其中賴比瑞亞的遺傳組成可能有助於未來雜交種的甜味或植物的抗病蟲害力。
在一個阿拉比卡潛在滅絕危機的時代,也許是這個品種從婆羅洲雨林中崛起的一個時機?
原文由Asser Christensen撰寫,譯自Daily Coffee News。
由成真咖啡翻譯,轉載請註明出處。